许多表友常在讨论机械表需要多久才需要洗油保养一次,而根据表款的出厂时间、使用频率以及环境的不同,其实或多或少都会影响甚至缩短洗油保养的周期。因此绝大多数表厂,都会在说明书与使用手册上,提示表款的洗油保养周期约为3~5年。但是,唯独只有劳力士ROLEX敢在官方网站上注明:“视乎表款及实际使用情况,劳力士建议您每十年检修腕表。”
不过这并不是说明每个表主都适用10年的保养周期,因为如果表款使用了6、7年,突然出现变快或是变慢的问题,或是上链效率变差、零件松脱等状况,当然还是送修保养比较妥当;但是如果精准度与使用状况都无异常,当然可以延长至10年。
但是劳力士敢将保养周期拉高至10年,是有一定资本的,而非空口说白话。因为劳力士在新闻稿中就有提到,在过去15年间,劳力士在产品的研发阶段,研发人员挑选物料及设计零件时已运用摩擦学(tribology)的原理,对摩擦学而言是长足的发展,而摩擦学在1960年代末至1980年代间才正式出现。
但是在过去的数个世纪,这门涵盖广阔科学的部分原理已在无意间被应用。其中,机芯内有大量的零件需要长时间运转,自从机械钟发明以来,人们便积极思考如何减少零件之间的摩擦,同时延长保养的周期。例如,英国知名的制表师约翰・哈理逊(John Harrison),在18世纪创造出首只超精密航海时计之前,就已经运用富含油性的愈创木,打造出无须润滑的木制机芯,至今仍存放于伦敦市政厅的钟表匠同业公会与科学博物馆。
而在1704年发明的宝石轴承(在1902年则是发明人造红宝石轴承,简称石眼),透过钢材与宝石轴承之间的超低摩擦系数,能减少零件磨损同时提高运转效能,远比过去的黄铜轴承可靠。但是机械机芯仍有一个不易克服的难题,那就是生产高品质的长效润滑油。
因为过去的润滑油是从动物中提炼出来的油脂,据说直到上个世纪的前二十五年,透过烹煮牛脚脂腺而提取的牛脚油,仍是润滑剂的不二之选。但是其最大的缺点就是会随时间而快速变质。一直要到五十多年前,才开始出现高品质的合成润滑油。
但劳力士是唯一一家在专业实验室自行开发和制造自有润滑油系列的制表品牌,足以说明劳力士的坚持与认真,因为其收益绝对远远不及所投入的研发金额,而每种类型的油都有特定的应用,需要大约十年的研发时间。其中,低粘度或更薄的润滑油用于高速接触,例如使用在擒纵装置之中;高粘度的润滑油则用于高压冲击接触件,从而形成一层稳定的薄膜,如齿轮系,透过不同的油品,让机芯发挥最完美的效果。
虽然每一枚劳力士机芯需要润滑的点有50到100个左右,但只需几微升(0.001毫升)润滑油,便足以润滑所有零件。而每一滴润滑油都由熟练的操作员使用自动注射器进行科学计算和应用,以确保正确的剂量。因为过多的油会导致延滞或是停顿,太少则会增加零件的磨损或是停止运作。
由于机芯所使用的润滑油数量非常微少,据统计整个瑞士钟表业每年仅消耗大约100公升的专业润滑油,与汽车产业相比可谓是天差地别。除了生产高品质的润滑油之外,劳力士还会在机芯零件或宝石轴承上,使用称为Epilames的纳米涂层(其他表厂也有采用),以改变表面张力并确保润滑剂保持在原位或给定区域,同时保有油滴的形状和曲率,提升润滑油的保养年限。
身为瑞士最大规模的制表厂,劳力早已透过详细的研究与实验,针对机芯的运作细节进行详细且严苛的研究。毕竟厂内拥有为数庞大的研究人员,进行着年复一日的检验与研究,探索表款与机芯的使用极限,所以劳力士表款的精准耐用,是大家有目共睹的。